畅销小说穿越大明,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
  • 畅销小说穿越大明,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卿岁岁
  • 更新:2024-02-08 15:48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48章
继续看书
《穿越大明,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》是作者“卿岁岁”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军事历史,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顾晨陈宝船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要紧事?李善长心里一动,莫非,是青田那边的事?想到这个可能,他的步伐不由地迈快了一些。胡惟庸得了刘伯温要回来的消息,怎么也睡不着,最后干脆深夜来拜访了韩国公府。“老师,刘伯温要回来了。”听到这句话之后,李善长便忍不住凝了凝眉。“他回来了,你不是……?”给他下毒了么,怎么没有给毒......

《畅销小说穿越大明,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》精彩片段


总之不管怎么说,好友都不能再和陈宁在一块了。

和陈宁在一起,迟早都会被拉下水的。

回到御史台,顾晨见大家一脸喜气,不禁问道。

“可有什么好事,陛下给咱们涨俸禄了么?”

一片寂静,涨俸禄?

可能么?

最后还是韩宜可解释道:“刘先生要回来了,这下胡惟庸可不好胡作非为,朝政亦可再清明一些。”

要知道,如今胡惟庸一家独大,长此以往可不是什么好事,刘先生既然肯回来那自然是好的。

“真的?”

闻言顾晨也有些高兴,胡惟庸是洪武十三年死的。

离现在还有六年呢,他可不想在黑暗中度过六年。

太难捱了。

“可不是。”高以然捋着护着,显然对比也很高兴:“青田先生刘伯温,一身的清明与孤傲。”

“只要有刘先生在,谅那位胡惟庸也不会多费口舌。”

顾晨心里盘算开来,刘伯温可是浙东派的头头。

只要他肯回京城,老朱为了制衡也会让他和胡惟庸平起平坐。

既然是平起平坐,那陈宝船想外放一事或许有些眉目。

不是只有刘伯温的路子走,只是顾晨不愿意,好友走胡惟庸的路子而已。

顾晨望着自己官服上的图案,若不是自己已经在老朱面前显露了本事,想来自己也能求个外放。

唉,官海浮沉,明日会如何,谁又会知道呢?

韩国公府。

李善长刚从新纳小妾身上爬起来,就听闻胡惟庸深夜登门,他无奈扶着腰起身穿衣。

“这个胡惟庸,都当相爷了,怎还学不会稳重?”

对于自己提拔的人,李善长其实还是蛮重视的。

毕竟,他是自己推出去的,淮西派的带头人。

整个淮西勋贵的荣辱,可全都在这个家伙的手上。

“老爷,可能相爷,是有要紧事。”

小厮混儿提着灯笼,在前方为自家老爷引着路。

要紧事?

李善长心里一动,莫非,是青田那边的事?

想到这个可能,他的步伐不由地迈快了一些。

胡惟庸得了刘伯温要回来的消息,怎么也睡不着,最后干脆深夜来拜访了韩国公府。

“老师,刘伯温要回来了。”

听到这句话之后,李善长便忍不住凝了凝眉。

“他回来了,你不是……?”

给他下毒了么,怎么没有给毒死?

“按刘伯温的脾气,学生算准了他定然会吃药,让陛下怀疑学生,可他却好好地回来了……”

“听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意思,左丞相的位置……”

原本左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着,便有流言说是给刘伯温留着的,如今一看果然是如此。

“惟庸啊,不是我说你,你办事也……”

太不果断了吧?

李善长有些无奈,人都回来了你还能怎么办?

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杀人,那你的命还要不要了。

“你也别急。”不过很快,李善长就冷静了下来:“刘基的性子,陛下不喜,他人又清高。”

“我觉得,用不了多久,他又会主动告老还乡的。”

从刘伯温投上位开始,便数不清有多少次告老还乡了,陛下最讨厌的也正是这一点。

“只能但愿如此了。”

胡惟庸虽然满是不高兴,可最终也只能暂且忍耐下来。

离京一百里处,刘基坐在自家的毛驴上头表情悠闲,身旁的刘链也骑着一头毛驴伺候着。

“父亲好容易归隐,脱离纷争,何必又要回到漩涡里去,要知道盼着您出事的人可多了。”

刘链摸了摸驴的耳朵,表情颇有些不理解。

“明明陛下开国,赏了咱们银钱,还有马匹宅院,再不济,也能租车,为何父亲要骑驴进京来。”

要知道,李善长和胡惟庸,如今可过着富贵日子。

再瞧瞧自家父亲,人品德行可比他们好出不少,可偏偏骑个驴……还不如六品官神气呢。

“当年跟随陛下,我骑的就是驴。”刘伯温却是一脸认真:“如今骑的还是驴,其实我骑的并不是驴,骑的是初心。”

“链儿,你记住,父亲之所以出仕,为的是天下的社稷,为的是大明的百姓和陛下的朝纲稳定。”

“既不是为了高头大马,也不是为了豪宅土地,咱们一家子,可不是淮西一党之流的宵小之辈。”

他算是想明白了,那位小顾御史说的非常好啊?

人只要活着,那就可以做任何事,那就还有希望。

可若是人死了,那便什么事也做不成了。

亲者痛,仇者快,何必呢?

顾晨不知道几位大佬的心思,他正在家里研究青霉素的制作法子。

可不管怎么试,结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。

“在古代制作医药的条件,怎么看都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啊。”

他深吸了一口气,看了看沙漏发现都十一点了。

便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屋去睡觉,却见三儿还在门口侍立着。

“三儿,夫人给你取了个什么名儿?”

这孩子看着瘦瘦弱弱的,也是可怜得很了。

“回老爷,夫人给小人取名为顾安。”

姓顾?

顾晨愣了一会儿才想起,这孩子无父无母。

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,那自然就只能跟着自己姓顾了。

“老爷。”三儿,不,顾安此时又笑嘻嘻地道:“夫人说,伺候公子不能不识字,所以每日都教小人好几个字呢。”

顾晨见他高兴,心里也很是欣慰,嘱咐他好好学便回屋了。

笔墨纸砚贵的很,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的。

何况从前还只是一位小乞丐,有了识字的机会高兴也很正常。

不过,算着日子,老朱马上就要开办社学了。

到时候,认字的可就多了哟。

“夫人,我回来了。”

卧房里只留着一盏玻璃灯,虽然比不得现代的灯亮,可不管如何,也比煤油灯要强上许多。

“睡了?”

顾晨见她眼睫毛轻轻动了动,便知道她是在装睡。

他忍不住戏谑地打趣道:“既然夫人,已经睡着了,那我也不必在屋里待着,还是出去找找乐子好了。”

说罢,他就装模作样,要往屋外头走去。

“你敢!”

成亲半年以后,苏婉盈总算是没忍住露出了自己的真性情。

此时那骄悍的模样,和平日里柔弱温柔的模样相差巨大。

“你若是敢踏出这个门,我就回娘家去再也不搭理你。”

苏婉盈生气了!

明明就是他回屋里太晚,还好意思拿去青楼吓唬自己。

真过分。

“原来没睡着啊?”顾晨上前,把她轻轻揽入怀中:“我和你开玩笑的,陛下可不让官员去花天酒地。”

“你相公我,可不敢去呢。”

再说了,钱都归媳妇管,他哪里来的钱花天酒地。

虽然,他也藏了私房钱,可也不会花到这上面不是?

“有这个心也不行。”

苏婉盈很霸道,她伸手握住丈夫的命脉,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
“相公这辈子,不管是人还是心,那都只能有我一个。”

“好好好,只有你一个。”

再多来几个的话,他腰负荷太重怕是也不成,所以还是算了吧。

这些日子以来,唯一让顾晨感觉到轻松的时候,就是和妻子亲热之时,但激情褪去之后,又忍不住开始烦恼。

安排好一切,顾晨自己则带着李三辉向那孩子走去。

“这位大娘,您是这孩子的奶奶,亲的?”

老太婆见他一身官服,心下不免有那么些害怕,但还是强撑着问明其身份:“你是?”

“这是京城来的,御史大人。”

听到是京城来的御史大人,老太婆神色更害怕了些,官老爷她可惹不起,只能老老实实地回话。

“回大人的话,是亲的。”

这要不是自己亲生的,她早就让大儿子把人敲晕了弄去卖,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。

“你儿子,儿媳妇,可就剩下这么一个血脉了,你就这么卖掉了她,不怕你儿子儿媳晚上来找你吗?”

他虽然不信鬼神,可这老太婆信,自然是要吓唬一番的。

可这老太婆却抿了抿嘴,说了一句能堵死人的话。

“她又不是男娃子,这女儿家又不能延续血脉……”

“她爹娘死了,说明这家就绝户了。”

“要不是值钱的东西都被水冲走了,他爹娘的东西都该其他的兄弟得,是轮不上女娃子的……”

顾晨一时语塞,看那小姑娘哭得凄凄惨惨戚戚。

这让拥有现代灵魂的顾晨,如何都有些看不过去。

更何况,他如今也要当爸爸了。

若是有一天自己早死,留下的孩子也要遭受此罪……

光是想想那个场景,顾晨的心都要碎了。

如果用官身强迫她不许卖孩子,当然也是可行的。

可自己迟早要回京,又能护住这孩子几天呢?

顾晨向前几步,蹲下来,然后从怀里掏出帕子为她把脸上的污垢擦干净,语气温柔地问道。

“小姑娘,你叫什么名字?”

“大人,我叫何珍珠。”

小丫头其实生的非常好看的,长大了绝对是个美人胚子,看的出来也是个懂事孩子。

“多大了?”

“快六岁了。”

六岁,不然就带回去,给自己即将出生孩子做个伴。

顾晨语气柔和:“你愿意跟我走吗?”

何珍珠不解其意,懵懵懂懂地看向一旁的刘三辉。

刘三辉愣了愣,后立刻高兴道:“孩子你快答应啊,跟着御史大人,你这辈子就饿不着肚子了。”

他觉得,这顾御史是个好人。

虽然官不算大,可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的官了。

别看他是个官兵,平日里,县丞大人都不一定能见到呢。

小丫头懵懂地点了点头,小小的她,只知道不饿肚子就是好事。

顾晨见她愿意和自己走,这才扭头看向那老太婆。

“多少钱?”

最后,花了两贯钱的大明宝钞,把这小姑娘买了下来。

朱小四一直观察着大家的动静,顾晨干的事自然也知道了。

他没说什么,只是心中对顾晨的印象好了一些。

大哥说的对,这顾晨,确实算是一个好官。

其实平阳县是有粮仓的,老朱设粮仓为的就是灾害时,就能开仓放粮,保证庶民不受饥荒之苦。

可惜,这对旱灾是有用的,可对水灾是没用的。

看着粮仓里头早被水泡坏的粮食,众人齐齐一阵沉默。

“去隔壁府县,借粮吧。”

他们从京城带来的粮食,也只够灾民们用个几日的。

“顾大人,你这粥,是不是熬得稍微稀了一些,我觉得,百姓们,怕是吃不饱啊。”

郑士元过来看顾晨的粥棚,发现米不够浓稠。

顾晨微微摇头,一边亲自拿着棍子搅着粥锅免得糊底,一边把自己的想法,说给郑士元听。

“是不够稠,可是郑大人,借调的米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,若熬浓稠,大伙只能吃两天。”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